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关心健康 >

是害羞,还是“社会焦虑症”?

2017-05-04 09:31  点击:

社会焦虑症,又称表现焦虑症,顾名思义是焦虑症的一种,以畏惧社交情境(如上台演讲、表演、上班开会、朋友聚会、跟陌生人讲话、跟异性讲话等情况)为主。患者常常会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别人会不喜欢自己、自己的表现会让别人失望等,进而尽量逃避社交场合。


从职员升上主管,原本是三十八岁许小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去年升职后需要经常接触像开会、报告等社交情境,她开始觉得工作压力变大,并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害怕上级失望,后来更逐渐演变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出现心悸、胸闷、手抖的情况,于是前来慈济求诊。在医师诊断下,确定许小姐罹患社会焦虑症,通过合并药物与心理治疗,并持续稳定的回诊追踪,许小姐如今已能克服工作压力,正常上班了。


 

社会焦虑症在国人中的盛行率高达10-20%,是高度遗传疾病,遗传率约五成到七成。患者出生就具有焦虑体质,举例来说有些初生婴儿给谁抱都可以,但有些婴儿只要被妈妈或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人抱就会大哭,这样的情形就有易焦虑体质的可能,但未必未来会发展成社会焦虑症,还要看个案所处的环境压力而定。这种疾病的典型个案好发年龄层约在十五岁,但也有许多人伴随年纪增长逐渐无法控制焦虑的情绪,于中年以后才出现症状接受治疗。

 

社会焦虑症的病程是连续性的,一般患者在暴露于社交情境前会有预期性焦虑,轻微者会有难以入睡、想东想西、担心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严重者则产生身体症状如心跳加速、手抖、胸闷、哽塞感、常态性头晕、不想出门等情形。未经治疗,则可能合并恐慌症、忧郁症、酒瘾、药瘾等疾患发生,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必须尽早接受专科医师的诊断与治疗。

 

若确诊为社会焦虑症,轻微患者会使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如暴露不反应法、社交技巧的训练,或是放松训练。严重患者,则除上述方式外,必须合并药物治疗。焦虑体质被认为与脑部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缺乏有关,因此服用药物让脑部血清素增加,可以改善患者容易焦虑的体质;此外有一种交感神经抑制剂,能在患者于暴露社交情境前服用,药效持续四小时,用药时段内可以让患者减少心悸、手抖、冒汗等焦虑症状。医师表示:“血清素药物的副作用相当轻微,但是缺点是必须每天服用才会产生效果。”

 

害羞与社会焦虑症是一体两面的。伴随现在社会竞争性的激烈,加上性格、环境使然,有些人经常会因社交情境而感到焦虑、紧张或有担忧不安的情绪,导致学生考试失常等多种情况。医师呼吁大众:不要轻忽症状的发生,若有困扰要尽早接受治疗,平时养成规则运动的习惯,透过有氧运动增加体力与抗压性,也可靠音乐的聆听,来舒缓身心。此外,身边亲友若罹患社会焦虑症,要避免用批评、诋毁、谩骂的语言刺激患者,尽量用包容、关怀的同理态度,赞美、正向的鼓励话语,来陪伴患者早日度过病程。


参考来源:台北慈济医院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