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14:50 点击:次

摄影者:萧耀华

慈济基金会自1998年起对甘肃展开扶贫济困计划,在各地援建水窖口数超过一万六千口,在水窖启用仪式上,慈济志工与乡亲一同庆祝。摄影者:颜霖沼
若笠农民乐天知命 苦干抗旱
靖远县若笠乡,是干旱大西北的缩影,而农民王灵朝在黄土高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干旱的环境,农民都知道,除了努力还要乐天知命,才是贫脊农地上的作物最好的养分。
在其他地方,常常是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但在若笠,得从水窖来取水,一缸水,王家五口人得用好几天,每滴水比什么都珍贵。而餐桌上,摆的也只是简单腌菜还有白面条,几乎餐餐如此,他们世世代代住在土坯打成的房子里,睡在土砌的床炕上。

农民王灵朝在黄土高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王灵朝的妻子刘明霞一起奋斗,在干旱的土地上仰赖天候过活。
王灵朝的妻子刘明霞补充着说:“吃苦就是为了生活,不怕吃苦。”
慈济新村设想周到 展望新生
吃苦的日子似乎快到尽头,现在一家人的内心更是有股难掩不注的兴奋,因为,他们就要搬进靠近水源的刘川乡,入住慈济新村。 王灵朝的母亲李东翠高兴地说:“很高兴,我那两个孙子、孩儿念书都不用烦,很高兴。”

慈济援助若笠乡民搬迁至刘川乡来窑慈济新村;慈济新村景观一隅。拍照者:萧耀华
在慈济新村;水龙头一开就有水;床铺下小火炕,放进煤炭,冬天不用再怕冷;厨房里,炉子开关一开就有火;而贴心的不只是日常生活,当地堤灌工程,居民可以安心耕种; 这里还有学校,孩子教育不用烦恼。
另一位慈济新村搬迁户周维俊说:“这个新家好,一开始感觉不自然,住了一个阶段后,就习惯了。”
十年来,慈济在甘肃援建的水窖超过一万六千口,现在,用爱和温暖堆砌的慈济新村,帮助若笠乡民走出大山,这里是九百多位农民新起点,也将是下一代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