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济项目 > 国内慈善 > 扶贫 >

黄土高坡爱未央

2016-03-02 15:11  点击:

慈济援助的水窖储存干净雨雪,让通渭县居民的生活改善;见志工前来访视,妇女欢喜感恩。(摄影者:萧耀华)

黄土高原,10年9旱、滴水如油;我用了3年时间跑遍了9个乡镇,做慈济援建的集雨水窖工程。我看到了山区人饮水的困难,居住环境的恶劣;领略了山区出行的困难,和人民挣扎在贫困在线的窘迫与泪水;迷茫、忧伤,是我那几年生活的写照。改变乡民的生活,为他们尽一点绵薄之力,成了那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疼惜心


清晨,太阳已升得老高老高,刘志宽才从炕上爬起,蓬头垢面地走出房门,待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呆呆地望着天地,目光直勾勾的。40岁对男人来说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但他只有乱糟糟的头发和胡子,邋遢得活像一只颓废的刺猬。


1岁时,父亲自杀,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拉拔大;30岁时,母亲郁郁而终。5个姊妹都先后出嫁,只剩他孤身一人。也许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没有父爱,他愈来愈沉默,性格也变得孤僻怪异,守着刘岘社葛淌村母亲手盖的3间破土房,熬着岁月。


院内、房顶杂草丛生,门窗破烂不堪。冬春季节,他孤独地待在阳洼里晒着太阳,夏秋时躲在阴凉的角落。年复一年,他由一个健康的小伙子,变得腿弯背驼,走起路来一瘸一跛,不知底细的人,会以为他是傻子或将近6旬。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活着”的生机。


2007年4月,由台湾慈济援建的水窖项目定在高湾乡实施。地处偏远,交通封闭,只住着几户人家的葛淌村是单列的项目村,他则被我们确定为帮扶户。


经过多次的拜访沟通,他已不再那样孤僻,话相对地多了,眼中也能看到一丝盼望。听到我们要投入资金、劳力无偿帮他打水窖、集流场,他激动得双手颤抖,不知如何表达。


工程期间,他端茶倒水、提水和灰(人工搅拌水泥沙浆),帮技术人员放线、灌浆,忙得不亦乐乎。


做慈济援建的集雨水窖工程,改变乡民的生活,为他们尽一点绵薄之力。(摄影者:王运敬)

要离开时,他拉着我们久久不肯放,他的心意我们能理解,也不需要他用话语来感谢,需要的是他能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好好地活下去。


小夫妻


来到白崖村访视,又听闻另一个悲伤的故事。


农村无后为大的思想,让养父从别处抱养了小薛,却从未给予父爱。小薛长大成家后,原以为养父在他们夫妻尽心伺候下,会有所改变,但老人的心结始终无法打开,最后他们被赶出了家门。


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他们在白崖村上吴塔社建了几间简易的窝棚住。屋子虽然很破,小夫妻收拾得格外干净。怎奈妻子突然胃痛,检查患了胃癌,如青天霹雳,他瞬间被击垮。但妻子鼓励说,为了他和孩子,再难再苦,她也要挺过去。


胃癌已折磨她1年多,骨瘦如柴,她还是忍着,担心丈夫和孩子没人照顾。没钱医治,唯一买得起的,只有廉价的止痛药,1瓶才几元,在疼得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她才吃几片,可以吃1个多月。虽然政府提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70%由政府出,但30%的费用,对农民来说,仍是天文数字。


山里人穷,吃水难,求邻居帮着拉水或借水吃,太难了。最怕的是没水吃,病痛可以忍一忍,但没水日子可怎么过呀!


我们项目办理人员入户调查,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汇报,把他们列为重点救助对象,组织村民互助组相帮开挖土方工程,项目办提供资金帮助灌浆,打水窖、集流场,彻底解决他们的吃水问题。


她的病情协调乡政府、民政部门所给予的救助,都是杯水车薪,不能解燃眉之急。台湾来的慈济志工一行10人,实地访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后,实时给予援助,夫妻俩颤抖着接过善款,我们也被深深感动,更坚定为山区老百姓做事的信心和决心。


善良人


第一次走进马寨村黑柴沟社赵映堂家,47岁的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下肢瘫痪10年,受过双重打击,他却很坚强,拥有爱心与愿景。


1998年起,慈济为甘肃多个干旱村落援建近一万余眼水窖,并陆续完成两期大爱村,协助居民迁村。2006年在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慈济人进行水窖抗旱工程援助会勘,发现贫困的村民只能靠人力自行挖掘土窖。(摄影者:林樱琴)

当年靖远县一中的骄子,参加高考(大学联考)4年,每年只差2分或者零点零几分名落孙山,最后迫于家庭条件回家务农。


家里快速地为他完婚,婚后小夫妻辛苦地劳作,生活也逐步改善。但不幸妻子得了白血病,为治病家中能变卖的都卖了,妻子还是撒手人寰,离开了他和年幼的孩子。


住在仅有的破房里,苦苦地拉拔着2个年幼的女儿,既当爹又当妈,后来经邻居介绍续了弦,婚后又生了1个孩子。


一日,他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检查得了肝炎。治疗期间,当地赤脚大夫为他注射,伤及脊椎神经,不但肝炎没治好,还落得终身残疾。妻子看他这个样子,绝情地带着她生的孩子走了。


瘫痪后,在哥嫂和乡亲们的接济下,2个女儿已长大,大女儿出嫁了,二女儿16岁辍学,出外打工一去不返。生性开朗的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打击而颓丧。斗室收拾得非常干净,走进去,感觉不到这是一个病人的居所。


每天中午或下午,村里的孩子们都会来找他,让他辅导功课。寒暑假,城里念中学的孩子们回来也都找他,他不计报酬地辅导他们,帮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春夏秋冬从未间断,乡亲们提起此事津津乐道。


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当今市场经济当道,收些辅导费是理所当然的,对生活也将有所改善。他却说:“当年如果不是乡亲们的接济和开导,我和孩子也许会饿死或……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乡亲。身体残疾了,无法再从事一般工作,如果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良心会不安。山里穷,孩子们如果学不好,考不上,没有知识,也就摆脱不了跟我们一样的命运,我只想尽点微薄之力。”


及时雨


天气一直没有变化,台湾慈济志工来时,骄阳似火,走后也还是如此。烈日烘烤着大地,眼睁睁看着庄稼即将枯萎,急在心里,只能默默地求老天快下点雨,救救庄稼,救救老百姓。


只要有厚的云层飘过,我们就祈祷雨能下在这里。也许日久生情,大家都有了高湾“情结”,就算离开高湾,也是一样的心情,城里刚滴几滴雨,我们就赶快打电话了解那里有下没下,每次都抱着希望,每次却都是失望,唉!


那晚,天空阴沉沉,闷热得令人透不过气。我趴在窗边看了几次,就是没下雨的迹象,又和大家跑到院子里观察。外面风不是很大,我们坐着边看边聊,求老天不要再刮风,害怕风又吹散云层,吹走我们的期盼。


次日早晨,我们起得格外早,5点多我和靖远县慈济项目办公室王益主任出去看情况,还是没下,但天上云层愈来愈厚,彷佛看到了希望的前兆。村庄里、田地里老百姓也在走动,门口的坡上那不是谢主任吗!他比我们还起得早。


慈济项目办公室顾秉柏多年来参与慈济援建集雨水窖工程及新村建设;2009年关怀若笠乡迁村村民。(摄影者:林樱琴

“老谢,怎么样,有没有可能下?”“好像快下了,只要不刮风就好,还要看下的情况。这回再不下,庄稼就罢了。”是啊!快1个月了,再没见过一丝一滴的雨,谁心里不急。我们虽然不种地,但老百姓日子不好过,我们的心也会不安。


9点14分,雨开始下了,虽然不大,我们脸上却乐开了花,尤其是老谢两口子嘴都笑得合不拢了。雨愈来愈大,一切好像变了,看到了生机,看到了希望。几年了,没见过这样大的雨,庄稼得救了,百姓得救了。


老谢感慨地说:“苦日终于熬到头了,大部分老百姓贷的款(压沙保墒时借的钱),如果收成好,今年就能还上了。”中午,雨小了,我们要回城了。可人回来心却系在那儿,不断打电话发短信,我们要在最早的时间了解近况。


城里雨大了,王主任急得直拍腿:“城里要雨干什么嘛,下高湾多好!气死人了。”话偏激了些,12个干旱乡镇哪个不需要雨,可能我们都有些“偏心眼”。雨小了,“罢了!罢了!城里都这么小,高湾怕又不下了,快打电话!”还用说,我们早问过了,雨还在下,虽然小但是一直没停。


隔天早上去单位的时候,天空阴沉沉地不下雨。可到了9点多,又下雨了!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了,太好了,高湾情况怎么样,电话铃声打的、接的此起彼落,笑声不断。


王主任笑着跑进来:“老谢发短信说,下得很大!”好雨啊!真是润人心肺,真是丰收的好兆头。我说:“我也收到短信了──谢谢你们,这是一场及时雨,也是一场救命雨,我代表村民感谢关心我们的领导和同志们,祝你们工作愉快、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快问一下新打的水窖储存多少立方水?”我回答道:“早问过书记和社长了,水窖集流场都建成的已经蓄来5、6立方水了,没建好集流场的也给窖里蓄了3至4立方水左右。”“好!好!发邮件告诉台湾那边这个好消息。”


高湾传来消息,赵映堂非常高兴,要看我们为他建的水窖,可又无法行动。村书记用他单薄的身体,颤巍巍地背起他,一步一步“蹒跚”前行,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主动上前帮忙,托着他的腿,到现场看水窖。他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灿烂,村民们会心的欢笑声,也在山村上空回荡、回荡。


(文:顾秉柏 本文摘自:慈济道侣丛书《黄土高坡爱未央》)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