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河北涞源岁末祝福 因缘十年情牵偏乡

2017-01-19 09:20  点击:

普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长情大爱遍满虚空永无止境……”


2016年12月31日下午一点半,涞源百宴府餐厅二楼济济一堂,来自北京、台湾、易县、山西、吉林、东北等各地的志工在此汇聚,加上当地乡亲,约两百多人一起跨年祝福,在慈济手语歌曲《普天三无》中,岁末祝福拉开帷幕。

图说:志工带动手语。摄影/田晓荣


回顾过去,期待爱的延续


2006年至今,从开始的小规模发放到2008年的大规模访视发放,足迹遍布17个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力度越来越大,慈济更加注重孤寡留守老人的帮扶和深度关怀,从原来抽访家庭到每一村每一户的互动和陪伴,带动当地亲帮亲、邻帮邻。接着志工陈豪情,分享慈济2016年在全球爱的足迹。

图说:志工陈豪情分享慈济2016年在全球爱的足迹。摄影/田晓荣


慈济走进涞源的十年,值得回顾,遇上新年,期待将爱延续,将祝福带给更多涞源家人。司仪齐颖梅向大家介绍慈济在中国的慈善行动,观众认真观看影片《慈济缘起》。

图说:观众认真观看影片《慈济缘起》。


慈济长情铺路 涞源生生见证


自2006年开始,慈济志工每月利用休息时间,亲自走进需要被帮助的乡亲家访视,并把大爱和温暖带给乡亲们。

 

“‘硬起心肠’一手拉着哥哥耿泉源、一手拉着妹妹耿春梅的手离开家带他们去县城读书”岁末祝福感恩会上,志工曾云姬讲述起,2012年初忍着心里的挣扎,带耿氏兄妹走出乡村求学的故事。


六年前耿氏兄妹的父亲不幸过世,母亲智障,读到二年级的哥哥耿泉源,辍学在家,与妈妈、奶奶同住,该读一年级的妹妹耿春梅,也无法继续读书。2011年8月志工入户访视后,经过评估和家人同意后,决定送兄妹两人到县城寄宿学校读书,这样以来,不仅生活上可以得到照顾,还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图说:哥哥耿泉源、妹妹耿春梅,在慈济志工的帮助下,前往涞源博爱学校读书。摄影/张江

 

“谁道别离苦,此时正离家。”年迈的奶奶舍不得孙子、孙女的离开,一直握着孙女春梅的手,声泪俱下,在场志工无不被祖孙的情谊打动。”说到此时,眼泪顺着云姬的脸庞流了下来,再也说不出话。


故事中的哥哥耿泉源、妹妹耿春梅,今天也来到岁末祝福会,经过慈济的长期关怀陪伴,两个孩子与当年的照片相比,长高了很多,更有气质了,志工欣慰的说:“将他们带出去读书,今天见证了一切决定都是对的。”

 

在访视过程中志工们发现许多家境困难、孩子面临辍学的个案,逐后自2009年开始在涞源县一中开展了助学金发放及帮助孩子走出村落,改变命运。


2014年,栗双虎、栗佳琪的父亲突然过世,妈妈一人在煤场卸煤收入微薄,准备让当时读高一的栗双虎继续读书,而让妹妹栗佳琪辍学,正当妈妈难以取舍时,得到了慈济的助学金。 

图说:栗双虎与妹妹栗佳琪,为大家展示静思语。摄影/白青梅


已经读高三的栗双虎功课非常忙,利用仅有的一个休息日,来从30公里外的家里赶来参加这个活动,他说:“非常深感你们,现在能安心在涞源一中上学,如果没有慈济,我觉得现在可能就不会上学了,……等我长大,也做这样的人,你们是我的榜样。”


持续关怀 重燃生活希望


看到志工们手语表演,18岁的感恩户韩红英,脸上露出笑容,坐在轮椅上,手也跟着志工比起了手语。


因为慈济志工的关怀,让患有脑瘫韩红英看到了站起来的希望。红英说:“今天来这很开心,长这么大第一次参加这样大的活动,觉得你们很阳光,等我好一些,我一定要像你们一样,看到你们去帮助那些人,把我感动的都哭了,我会加油的。”

图说:十八岁从小双腿残疾的韩红英和爸爸(右)。摄影/张江

 

“爱是摸不到的感觉,爱是说不出的语言,爱是每一天多付出一点点,让爱传出去……”不但在看过一次手语后可以和志工们共同上台表演《让爱传出去》,更能将歌词背出来,她就是感恩户杨锦林的女儿杨茜帆。


感恩户杨锦林,2003年因意外腰椎受伤,慈济自2013年起一直陪伴,得知慈济要来涞源办岁末祝福,感恩户杨锦林虽然身体不便,但还是接受了邀请,一大早,涞源当地志工张金顺将他接到县城,为他洗澡、换上衣服……,最后将他背上楼,来到岁末祝福现场。


杨锦林说:“以前物资都是被送到家里,这次来就是看看慈济是什么样子?今天看到,慈济发展是挺大的,不止在是中国,在外国都知道咱们慈济,感觉挺骄傲的,……等以后有能力了,咱们再把他爱发扬出去”。

图说:杨锦林的女儿杨茜帆也来到现场,并与志工一起表演手语。摄影/赵利敏


一曲朋友 唤起志工的发心立愿


围炉象征着家人团圆,大家一边围着火炉尝着充满爱心的美食,一边是志工在台上的激情演绎。慈济北京的元老陈孟莲、张国芳、曾云姬以一曲《朋友》手语,唱尽了北京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她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台下的家人们亮起一盏盏手机的灯光,台上台下宛若点点繁星,随着这激情的旋律荡漾。

图说:志工张江给一桌的家人们布菜。摄影/田晓荣

 

望着全场慈济家人们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让刘海琴虔诚发愿:“慈济在涞源十年,末学走进慈济六年,走太慢,感恩没有放弃我的师兄姊,未来我用行动来回报你们,做上人的好弟子,勇猛精进。涞源家人一起发心立愿,勇猛精进,我们能做到吗? ”台上台下热烈回应: “一定能!”

图说:志工刘海琴分享:“未来我用行动来回报你们。”摄影/田晓荣


慈济因缘 成就美满姻缘


围炉后,志工赵子亮开始剪辑,太太闫倩倩见了志工就说:“在北京子亮全靠你们照顾了,在北京你们就是子亮的亲人。”2009年还在秦皇岛上大学的他,通过大爱广播了解到慈济,暑期就从秦皇岛来到北京找慈济。


今天赵子亮的妻子闫倩倩和2岁的儿子,也来到岁末祝福会现场,因为担心阳阳吵到大家,一个下午,她都带着孩子在楼下玩。现在活动结束了,儿子阳阳躺在爷爷的臂弯里睡着了,倩倩和志工在圆桌这边聊天,“当时他什么都没有,吃饭都是我请客,但是我就是想照顾他。”倩倩说起当时的情景,微微低下了头。子亮听在耳里,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 

图说:围炉后,录像志工赵子亮开始剪辑。摄影/刘毅

图说:志工为会众发放结缘品。摄影/刘毅

 

涞源当地慈善组织善之源也来了七八位义工,看到慈济全球大藏经,感叹:“有太多太多需要救助的人,未来只要慈济需要,愿意一起携手帮助涞源当地乡亲,也愿意更多地了解和参与慈济。”

 

(文:李金丽、陈双、张宏 河北涞源报导 2016/12/31)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