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08:59 点击:次
“
之前总是在意自己失去的,现在开始都在想每天收获了什么。心念转变以后,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这次来参加发放,离不开众人的成就。
2017年1月1日早晨八点半,河北省涞源县斗军湾村委会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在慈济志工任琳的带动下,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家人们跳起健身操,扬起手臂、左右拍手、拉起手、甩起臂膀跳起来,大家充满了欢乐。陆续到来的乡亲也被邀约加入,志工带动大家共同比着手语《一家人》。在温馨的气氛中,领物资的乡亲们陆续到达,发放仪式正式开始。

图说:志工带动大家一起热身。摄影/赵利敏
古稀奶奶读出上人祝福
发放仪式上,志工曾云姬带领乡亲们一同恭读上人写给大家的祝福,一些爷爷奶奶眼神不好或者不认字,志工们贴心陪在身边一起读。76岁的井四泽奶奶,很认真地读着:“慈济人怀着重访故旧的心情,再次来到河北省,为乡亲奉上一份温暖的关怀。虽然物资有限,但含藏着慈济人满满的关怀与爱,期待陪伴乡亲度过严冬,迎向充满新希望的一年。”
井奶奶已经是第三年领取冬令物资,她说:“你们真好啊!这么远来给我们送东西,我们也要做善事,和邻居们互相帮助。”

图说:志工陪伴井四泽奶奶,读上人慰问信。摄影/张江
赵军成书记回顾慈济对乡亲们物资捐助和深入关怀,鼓励相亲们“亲帮亲,邻帮邻” ,发扬慈济感恩互助精神。村民代表刘海军,邀请乡亲鞠躬向慈济志工,表达深深的感谢。志工亦还礼,表达感谢。

图说:志工九十度弯腰,双手奉上物资。摄影/张江

图说:志工将准备好的点心,送到乡亲手上。摄影/赵利敏
静思语小站 送福亦接福
乡亲验证、核章后,发放的第一站就是静思语站,小站里的志工王淑丽亲切地称这里为“送福接福站”。志工吴庆利给每一位过来的乡亲深深鞠躬,双手奉送上静思语,希望乡亲把它带回家,让福气日日增长。站在身后的涞源志工王小平,双手举着打开的静思语,念给乡亲们听,并为乡亲们解释……
任章所爷爷说:“我把静思语带回家念给我老伴听,希望她能宽心,身体好起来。”王玉印爷爷开心地说:“你们就是我们的福气!”

图说:志工向乡亲介绍静思语。摄影/赵利敏
志工王超帮乡亲送物资回家,遇到陡坡用力推着独轮车。他说:“要用感恩心去帮助别人。知福惜福勇猛精进!”

图说:志工王超(左)帮乡亲送物资回家。摄影/张江
关怀送到独居老人家
发放现场,来自易县的志工龙梅见到乡亲王老五,穿着干净的棉袄,脸上也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胡子茬,心中已充满喜悦。10月份来访视时,龙梅和王老五约定,要他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下次再来时要检查。老五得过脑梗,反复发作几次,腿脚不便,志工得知后,扛着面粉、抱着大米、棉被等物资,送到他家。

图说: 王老五爷爷透过志工读出上人的祝福,很开心!摄影/龙梅
进入院子,虽然都是土地,却打扫得很干净,房间地面和炕上也收拾得很整洁,龙梅连声夸赞。王老五揭开锅盖,一股热气升腾上来,接着志工看到里面有包子、南瓜等。这是侄女做好送过来的。暖暖的饭菜、干净的院落让独居老人的家增添了很多温暖。临别时,龙梅又殷殷嘱咐王老五,天冷时少出门,别受凉,别让脑梗再发作,要听侄女的话,不要再喝酒。宛如女儿离家前对老父亲的叮咛。
一念心转从受助变为助人
志工关晓微是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女儿杨琦芮罹患脑病,在北京航空总医院住院已三年,这次到涞源参加发放,女儿很支持妈妈。
出发前一天,晓微在饭卡里充了钱,让女儿到医院食堂里好好吃饭。在前往斗军湾的路上,晓微收到琦芮的消息,跨年夜是护士姐姐陪伴着她,给她煮面吃,不让她花钱去食堂买饭。晓微感动地说:“之前总是在意自己失去的,现在开始都在想每天收获了什么。心念转变以后,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这次来参加发放,离不开众人的成就。”

图说:志工关晓微在带动村里的孩子们做活动,女儿罹患脑病卧床三年,她在照顾之余也来付出爱心。摄影/田晓荣
宋文峰一年多来陪着白血病女儿在北京治疗,在得到慈济关怀后,主动关怀更多病友和家长。这次到涞源,很多病友得知消息后,主动到他住的地方,做好饭菜,陪伴他的女儿。
发放的过程中,文峰和志工们一起送面粉、大米到一位大娘家里,看到大娘家的炕上很冷,房间破败到无法居住。文峰说:“如果不参加发放,无法想象现代,还有这么贫困的村落存在。”在发放面粉时,得到乡亲感谢的那一刻,感受到付出的欢喜。文峰说他已经报名志工培训,发愿一定要成为“蓝天白云”(慈济受证志工)的一员。

图说:志工吕博妮(左二)陶睿(右一)带动斗军湾村的小朋友们,练习手语。摄影/张江
一边是有序的发放,一边是持续的手语教学,志工吕博妮、陶睿持续关怀斗军湾村的小朋友们。从来没有带过孩子的陶睿,和孩子相处得非常好,孩子们的手语带动,给发放现场带来浓浓的人文气息,陶睿心中也充满了欢喜。
发放结束,乡亲们,欢欢喜喜满载而归。幸福的人做到最后,刘范枝主任及负责面粉的斗军湾志工最后领取物资,收到物资,也体会付出后的快乐。

图说:欢欢喜喜满载而归的乡亲。摄影/龙梅
法喜分享,回程大巴成法船
离开斗军湾的蓝天,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前方传来的依然是雾霾严重高速封路的消息。只能走号称“十八盘”的山路。在第十个年头“重走来时路”也成了志工们一份珍贵的经历。
乡亲韦惠娇是志工赵桂梅的表嫂,昨天受邀参加了岁末祝福和围炉后,今天也成为志工参与发放,她把一盒盒的凡士林双手奉给乡亲,一遍遍细心叮咛:“记得回家擦手哦!”并亲切地扶着乡亲领取物资,惠娇说:“自己的家远在广西,无法回家尽孝,今天到这里为乡亲服务,无比开心,忘记了生活中的困境。”
因参加慈济的活动,感受到慈济的爱心与无畏的付出,很受启发,这次她邀请半年前做完手术的丈夫也带来感受慈济,希望通过慈济的爱心减轻丈夫的压力。

图说:涞源志工韦惠娇和丈夫刘虎利。摄影/赵利敏
来自长春的志工徐玮,工作中纠结于客户、生意,时常烦恼重重。自从十二月份参加了在易县的冬令发放后,徐玮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北京志工王硕,通过活动自我反思,并回她挨个给同学们发信息,送上祝福,她说:“每天口说好话,让慈济因我而更好。”
乡亲的热情让第一次到涞源的志工王会娟难以忘怀。会娟说:“从来没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这样亲切,更不会在短暂的相聚后,那么得难舍难分。这是慈济人十年持续用心在涞源当地的付出,才结下这么深厚的情。我第一次参加冬令发放就感受到这份真情,以后更要多来,才不辜负乡亲的期望和慈济人之前的付出。”
(文:吴庆利、李金丽、张宏、王会娟 河北省涞源报导 20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