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7 09:06 点击:次
志工高静在信中写到:“学成开学了,还适应吗?升高三了,压力更大了吧?”

易县一中学生钱学成回信:“亲爱的静妈妈,您好!我升高三了,现在的课业压力变得很大。为了让我能够安心读书,我们全家搬到了县城,陪我一起住;这里离学校很近,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到了,现在我也成了走读生!”

易县是河北省的省级贫困县,全县有将近十分之一的贫困人口。
学成一家虽不至于贫穷,但经济仍是沉重的负担。爸爸腿部肌肉萎缩无法工作,妈妈当代课老师所挣的钱,是家里唯一的收入。

易县一中学生钱学成接受大爱台采访时介绍:“这是我前年得的三好学生,这也是我前年得的;我们学校最高的,就是校园金星奖。”

钱学成同学说:“连着几次和静妈妈通信以后,我觉得静妈妈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我不是说我父母没有智慧,因为我父母他们都这方面的研究,确实是少一点。静妈妈也是(和志工们一起)走南闯北,我觉得她的见识比较广,接触的人也比较多,所以从她那里,应该也能取得一些比较好的支持。她能告诉我一些,比较好的,选择专业的方向。”

学成的优秀与努力有目共睹,慈济基金会从他高二开始,每个学期给予2500元(人民币)的奖助学金。
“静妈妈对我来说是个陌生人,一个陌生人能对我有这样的关怀和爱,我就觉得非常地幸福。所以我把静妈妈,也当做是我一个家人。”钱学成同学说。

北京志工高静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一月一家书’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学成)他有的时候可能不愿意跟父母讲的话,他怕父母担心的,都会告诉我们。我们感觉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简单需求,其实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关注、爱和理解。”

北京志工高静,从“一月一家书”的活动开始,就加入写信的行列,至今依然持续不辍。
她每每用第一次写信的心情,慎重对待每一封信。

志工高静说:“通常我给孩子们写回信的时候,都愿意先把我要写的内容,通过电脑输入进去,再抄写一遍。这样的话,一个是可以避免出现错别字,还有语句不通,或者是在信上来回地涂改,这样的话能够保持这个信整体的整洁、干净。也让孩子看到心里很舒服,很温暖!”

每个孩子是志工的宝贝,志工也是受助学生的榜样。

成绩优异的李雅丽希望未来能考上清华大学,成为志工妈妈们齐颖梅的学弟。

“我在跟他(李雅丽)通信的时候,一直在鼓励他,愿他能够积极地争取,考上清华。我觉得对他最大的鼓励,可能就是告诉他,我当初考试时是怎样放松心情的?因为他非常紧张。”慈济志工齐颖梅说。

2008年,北京慈济人在河北涞源,易县开始助学。

2015年3月,针对助学生启动“一月一家书”活动。

以一对一,或多位志工对一名学生通信,希望藉由书信的往返,做到远距离的关怀;了解与鼓励孩子,帮助解决他们的困惑,也让这份情谊绵延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