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08:54 点击:次

北京通州区北神树卫生填埋场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
北京第一个现代垃圾卫生花园式填埋场
占33.76公顷
1997年运行2013年除役
如今为垃圾转运中继站
隐身于新兴开发区中

2010年纪录片《垃圾围城》
促使北京市政府投入一百亿
治理北京周边的垃圾场
如今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
每日平均垃圾量为2.2万吨
垃圾战争仍旧继续

北京市大兴区 小康家园小区
“我这个是上饭店吃完饭,剩的一次性餐盒。我拿到家洗干净之后,下次还能用。二次利用,不能浪费。”小区居民任彩虹说。

“就是说多了点功夫,你从别的地方腾出点时间来,你做好这份内(的事)。以后也为咱们的孩子们(好),为以后的人类考虑这个。”
“原来我也不懂这个,后来是我同事马爱峰,她教我们这么做的。”任彩虹说。

“张玉宝,给你!今天就这么多了,以后向你学习,有我就给你拿来!”任彩虹说。
“以前玩牌玩儿一整晚都不回家,玩儿牌就是着迷啊!玩一整晚,第二天上班就上不了了,着魔!”张玉宝说。
张玉宝的妻子马爱峰说:“原先我跟他说过多少次,他就是当时是应着,回头还是接着去玩。”

对张玉宝和马爱峰夫妻俩来说
能够心平气和地共处一室
实在很不容易
“他走近慈济才有改变,原先因为他的散漫或者是别的那个事啊,我说多少遍不管用的。因为他走近慈济,是慈济可以说也救了她,也救了我!”马爱峰说。

“2014年4月份还在上课,还在培训,结果(听到)上人有一句话就是说‘每一个志工在小区,都是坚实的种子’那我别的又不知道,在小区我也承担环保吧(当时就有了这样一个决定)”

“(这个包子)给他们做环保的志工吃的,因为很多下班来做环保,也还没吃饭,会有点饿了,也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着想。”志工张玉宝说。
张玉宝是环卫工人
太太马爱峰则是物业清洁人员
两人的环保志业从小区开始
渐渐地由点连成线

“以前我都是捡了去卖,这会儿就知道有咱们这个活动了,我就不卖了。我就觉得说,就捐出去,我觉得挺好,是咱们的一份心,不管东西多少是一份爱心,我挺喜欢这个的!”小区居民赵启珍说。

无论晴雨寒暑
两年多来
每周四的环保日
从来没有间断过
温热的包子
有着浓浓的人情

“我希望未来的北京从源头开始,垃圾不落地,人人就是做到、家家做到零厨余零垃圾,北京会越来越美丽。”慈济志工张玉宝说。
2016年初
负责处理北京废弃物的北京环卫集团
开始推动垃圾智能分类
提升资源回收率
四月开始
慈济与北京环卫集团物业业者合作
在部分试办的小区里
有慈济志工负责带动环保
落实居民的环保意识

“第一点就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还有就是,我们的目标是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而居民自己去做的话,自发性去做的话,比我们强制性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北京环卫集团张万述说。
由于合作成效不错
北京环卫集团与慈济
在七月展开第二批合作计划
在慈济参与的试办小区
将近三千户家庭每月回收量提升到纸类8吨
各种塑料3.5吨
以及其他回收品大约5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