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09:31 点击:次

日籍志工大冢保先生(右),亲身参与发放,每场发放都很他感动,眼眶泛红。(慈济日本分会提供,2011/03/26)
菩萨深入苦难地 送爱关怀
第一站鸣之丘公民馆,小小的空间井然有序,自治会的熊谷荣夫会长表示,这个空间是给守纪律的人住的,他定了节约粮食水电、共同维护整洁等几条规章,让大家遵守,每个人挂着手写的简单名牌,方便彼此记住姓名。由于不知道灾难何时会再来,何时会断粮,所以一天吃两餐,早上吃三分之二饱,剩下三分之一需留到晚上。

受困的灾民也自动自发协助搬运物资。(慈济日本分会提供,2011/03/26)
第二站和野会馆,屋外烧着漂流木的临时小锅,小炉灶已被柴火熏的古朴黝黑。馆内居住的人数不多,却提供了许多家中没有水电过着“蜡烛生活”的町民物资与食物。起初脸上写着大大的疑问:“您们来做什么?”,表明志工送爱而来的善意,替他们披上了柔软的披风之后,泪水开始串串地宣泄着灾难恐惧,与来自远方陌生家人专程来探访的感恩。
第三站高寿园,规模宏大的老人院,原本收容着一百五十位老人家,灾难过后住进了八百多人,一个个大小厅,连走道也有裹着毛毯卷曲的身影。苹果的香气夹着食物的走廊,各地捐来的食物整齐排放,慈济的香积饭也在列中。在避难时期依然和蔼可亲的几位妇女,一听说物资来自台湾,弯下了腰鞠躬道感恩。

发放结束后,村民坚持要目送志工们远去。(慈济日本分会提供,2011/03/26)
不舍挥别 自爱爱人
第四站陆前高田市总和运动中心,规模宏伟的体育馆内,也有临时帐棚,宽广的空间,明显的感受物资不足。听说有来自台湾佛教团体的物资,灾民随即主动协助将物资整齐搬运到指定地点。惟崵师兄随即把握时间,大声地表达来自台湾上人的关怀与祝福,原本害羞压抑的避难者,渐渐向志工们靠拢,恭读上人的慰问信后,师兄师姊们一一为大家披上柔软的披风。“一家人”的互动后,顾不得才刚刚接续上的缘,志工们无奈的割舍,只能虔诚的祝福。避难者不畏风雪跟着志工们来到户外,挥着双手弯着腰,似乎有说不尽的感恩,直到车队消失才又回到屋内。
第五站门前防灾会,今天最后的发放点,没水没电在山坡上的避难所,自治会提供附近三百位左右的居民,靠发电机发电,水取自井里,利用大海啸冲来的木材做燃料取暖煮食。站在山坡遥望山脚下的废墟,能保有性命,似乎已经是很幸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