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济项目 > 国内慈善 > 川震 >

川震百日 挺直腰杆向前

2016-02-26 09:59  点击:


洛水镇物资发放乡亲带着满满的物资回家。照相者: 颜霖沼

古蜀文明、三国文化、佛教文化、孝道文化…四川德阳市,焕发着悠久优美的历史光泽。这里不只是“天府之国”粮仓,也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被誉为“川西平原璀璨明珠”,经济表现仅次于成都和绵阳,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然而,汶川大地震让德阳一夕之间沦为特重灾区。


一百天过去,一如四川其它受灾地区,德阳人在人助自助中,一点一滴站起来;他们挺直腰杆,订立未来冲刺目标 - 八年内恢复震前水平,再把境内的绵竹、什邡、升阳区,送回四川省十强县之列。


千头万绪,就从迁入新家园和新校园开始;小小几坪简易板房,容纳了外界无量的祝福和爱心,虽是过度却安稳,得以安心构思重建蓝图。站在新家小区,乡亲的热情爽朗一如从前:“两三年后欢迎你们再来四川,参观我们的新家;那一天,换我们招待!”


再次来到四川,从成都机场乘车行上高速公路,路旁大型广告牌恢复广告活力,已不见数十天前的悲壮打气;原本挂在大楼及人行道上的红布条没撤,但上头的口号全被为北京奥运加油给取代;开车师傅与我们之间的话题,也是奥运!


八月八日,奥运开幕式在北京盛大展开,地主中国队运动员出场时,现场响起雷动的掌声与吶喊,为掌旗运动员手里牵着的那个小身影激动着:“林浩加油!四川雄起!”


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林浩,是三个月前世纪大地震中,数次冲进教室救出同学、被政府颁为抗震小英雄的九岁男孩。


为百年盛事欢喜之余,人们仍不忘四川大地震所带来的伤痛。“这分痛,我们肯定是永远放在心里,是一辈子的。”路边贩卖面食料理的老伯,一边翻弄半个月前才又启动的大锅准备做生意,接着说:“但日子还是得过下去,要挺起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街道、农田、学校伤痕渐淡,生机盎然


居民搬进简易屋后的生活情形。照相者: 颜霖沼

来到距离成都北方六十公里外的德阳市,我们重返两个月前曾造访的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


这个以传统技艺闻名的“年画村”,在地震中被摧毁得残破不堪,几乎九成房舍倒塌;一夕之间,人们生活陷入百废待举的无奈。


而今,街道两旁以及空地上的帐棚依然不减,但大多已不住人。或是摆放庄稼、或是搭成厨房,甚至成为杂货食粮商店;不少店铺也公告恢复营业时间。灾后三个月后,市集景象已渐活络。


商机显现,说明了生活逐渐恢复秩序。再往村里走,数十天前形同废墟的制酒厂,也以钢条原地搭起简易工厂。绵竹酿酒业兴盛,尤以“剑南春”最知名,而有“名酒之乡”美誉。工人兴奋地说:“不久后,就可以再闻到浓郁的酒香了!”


犹记得震后十余天,一群志愿者来到棚花村驻扎,教导孩子们语文和数学,陪他们转移恐惧。那几顶充当教室的帐棚如今亦拆除,空地恢复为农地,新栽的玉米重现绿意盎然。


教育志愿者的撤离,代表着最令家长们担忧的复学问题已解决。当其它省分的孩子还在放暑假时,四川灾区学校陆续在七月至八月中旬开课,加紧脚步将被地震中断两个多月的课程补回来。


周日下午一点,棚花村的孩子们刚从学校返家,连跑带跳地向我们聚拢过来,一人一张嘴没停过,拉着我们的手也未曾放开。


“为了赶课程,我们每天都要上半天课!”和上次见面一样,黄丽萍扎着马尾,动作与音量仍像个男孩。其它孩子的改变也不大,但隐隐感觉更开朗些了,也出现学龄孩童常有的烦恼。“前几天考完试,我现在很怕看到成绩。”丽萍噘着嘴,吐了吐舌头。


相较于丽萍的学校较早复课,有些学校因为教学楼修复、加固工程繁杂以及简易教室仍在搭建中,复课时间往后推延几周;为了赶上课程,学生们得从早上七点上到晚间九点。


“不辛苦,要珍惜。学校倒的时候,我吓得以为再也不能上学了。”初中二年级的萧艳展开笑靥诉说。彷佛这段真实是一则故事,过往云烟反而历历在目。


迁入板房、外出谋生生活一点一滴回到常轨


开心地搬进活动板房(简易屋)。照相者: 林炎煌

走去丽萍家,帐棚已经妥善收到屋内一角;以竹编板筑墙、木棉瓦搭顶的自建简易房矗立在原地,一张双人床以及衣柜和电视,简单建构成家的模样,丽萍说很满足了。“至少下雨的时候,雨不会泼进来……这是我爸回来搭的,搭好了之后他又出去工作。”


棚花村居民多务农或外出打工,地震对农作的影响不大,却一度中断了打工机会;所幸工厂复工后,人们得以重拾生计。纵使房子震垮,村民的经济还算过得去,前一阵子丽萍反应上学路途远,父母还为她添置了一部脚踏车呢!


地震前,德阳境内的绵竹市和什邡市,双双名列四川经济十强县的前五名,却同在地震中受到重创。我们转往受灾严重的什邡市洛水镇,了解民生现况。


位在洛水镇北郊、龙门山脉与成都平原交界处的李冰村,是两千多年前修建都江堰、造福成都平原的工程师李冰,晚年劬劳工作、往生后陵园所在之处。两千一百位村民多务农,主要生产木耳、稻米与蒜头。


正值木耳收成之际,却遇上地牛翻身,培植架倒塌,木耳大多摔烂了;即使新培植木耳,却因为外地收购者顾忌当地伤亡严重,交易意愿不高。地震迄今农民几乎没有收入,使原本经济条件不佳的村民,生活雪上加霜。


地震使得李冰村超过六成房舍倒塌。政府虽建有简易房小区,但农户生活必须紧捱着田地以便照顾,因此李冰村民多领取两人以下两千元、三人以上一人八百元人民币的补助,自建简易农房。


来到钟先生家,他选用次等级的竹编板建房,价钱比一般竹编板便宜一半,但不到五坪的房子还是花去一千多元人民币;最苦的还是三个月来,等不到人上门收购木耳。“不知还要等多久……过些时候稻米收成后,我就出去找打工机会。”


政府对于自建永久住房农户,提供一到两万元补助。“但我们这一家,就我一个可以外出干活。”钟先生的老妈妈卧病在床两年,家里必须有人照顾;仅靠钟先生打拚,不知多久才能凑足费用兴工。他叹口气,指着一旁的塑料布说,这是因应摄氏零下九至十度的冬天所准备的。


走访多户简易房,由于村民的生活用品和生财工具多在地震中毁损,家具相当简陋。


热食、义诊、入厝礼乡亲自助助人添喜气


洛水镇物资发放;村民领取食用油。照相者: 颜霖沼

三个月来,二十五个省对口援建四川灾区,十万名工程人员兴建完成三千四百个简易房安置点。八月间,四百多万户四川乡亲完成乔迁,从帐棚搬进简易房小区或者自建平房。


慈济在八月中下旬,针对德阳什邡市与绵竹市共计三十个村、两个镇与四个小区,致赠近两万户、五万四千多人生活物资。包括白米、食用油、盐、糖、水桶、洗脸盆、热水瓶、锅碗瓢盆、茶壶、洗洁用品、毛巾、棉袜、毛毯、环保袋等三十一样物资。


八月十四日,李冰村村民大多挥别忧郁,拿着户口本与发放单来到村里的小广场,准备领取来自台湾慈济人的爱心。捏着领取发放单,钟先生背着竹篓前来;这天,是我们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笑容。


“这些物资让我们省下一笔大花费,无形中等于存了一笔搭房的钱,而且也能无后顾之忧出外挣钱了。”九十度鞠躬,双手合十,钟先生字字句句都是感恩。


两万户的物资相当庞大,从筹集物资、打包、规画路线、维持秩序到深入小区关怀慰问,一百多位志工分工合作;居民也参与事前的打包与运送。而一列约三十多人组成的井然队伍更令人惊喜——他们是来自慈济服务站的小志工。


地震后第四天,慈济陆续于德阳市的罗江县金山镇、什邡洛水镇、绵竹遵道镇棚花村和汉旺镇武都村设立服务站,供应热食以解决在帐棚区煮食的危险与不便,也鼓励居民参与志工,走出受灾阴霾。慈济并以义诊、往诊,纾解医疗院所受损、伤病人数众多、医护人力吃紧的状况。


洛水镇物资发放,村民骑着三轮车满载物资回家。照相者颜霖沼

七月下旬开始,因应简易屋完成、学校复课、在地医疗院所正常运作,慈济服务站陆续撤站。在洛水镇洛城小学慈济服务站担任小志工的李建东,七月底撤站后,圆满长达两个月的服务;他脚步不停歇,转往永兴公园慈济服务站协助医疗翻译,直到永兴公园也撤站,让他若有所失。“后来我听说慈济接着筹备发放,精神又来了!”


左肩扛米、右手提油,李建东协助一位单独前来领取物资的爷爷将沉重的物资运送到家。与他错肩而过的同学陈思宇手里也同样提着生活用品包,肩上还背着毛毯。他们点头招呼,李建东先开口:“我已经帮了二十三个人了。”陈思宇也不遑多让:“我帮了二十个,等一下就追上你了!”


一整天下来,李建东的双手又肿又疼,轻碰颈间,他就痛得哇哇大叫。问他明天还要不要来?他的声音洪亮起来:“一定!”


小志工们相互告知,发放这些天大家不缺席,人数有增无减;也由于过去两个多月来与慈济志工互动共事,默契十足,增加了效率。


用餐时间走在简易房小区,可闻到家家户户炊煮的香味,居民生活逐渐回复常态。八月十二日,震后届满三个月之际,慈济的热食供应及医疗服务也全面告一段落。


这天下午,煮了最后一顿中餐、看了最后一批病患,慈济志工开始收拾帐棚与器具,还原现场。面对分离,村民们充满不舍,但以最坚强的态度让志工安心:“志工的付出已经够了,不能永远依赖你们,该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时候了!”


八月二十四日物资发放结束后,慈济为期一百天的紧急援助行动告一段落,大陆慈济志工将在此长期陪伴、提供安心服务。


乡亲们挺直腰杆,迈向未来;相信他们会将慈济大爱长存在心,再将这分温暖传递出去。


道路两旁,震后才种下的夏稻已饱满弯腰,再过不久,这一季的辛苦将有丰盛的收获。四川大地震同样历经一季岁月,重建的脚步愈走愈稳,点滴汇助的力量,已让败坏重新复苏。(资料来源:取自慈济月刊501期)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