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武汉冬令围炉迎新 婆媳欢喜做慈济

2017-01-23 09:17  点击:

2016年7月,武汉发生特大水灾后,慈济对安置在江夏区山坡光明茶厂和彭塘村的安徽、河南两省的外地灾民展开关怀。


辞旧迎新 冬令围炉过新年


因为渔民们都远离家乡,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志工决定请乡亲们来会所领取冬令物资并一起围炉,欢喜的吃一餐团圆饭,让他们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图说:爲了让乡亲吃得舒心,前一天志工到批发市场精挑细选各种食材。摄影/曾岚

 

凌晨五点半,志工乘坐大巴车,前往江夏区彭塘村和光明村接乡亲来南湖会所。乡亲们已经离开安置点,回到湖边居住,走了四十分锺的泥巴路,才到大马路上车。

图说:乡亲们走了四十分锺的泥巴路,才到大马路上车。摄影/方金梅

 

而在南湖会所里,为了迎接乡亲们的到来,志工们早早赶到,开始做准备工作。活动组积极排列手语,香积志工在厨房里准备着素食火锅食材,动线志工将发放的物资清点准确,并演练乡亲领取物资的场景,一切都显得温暖而又井然有序。


亲如一家 带动善的循环


上午十点三十分,载着乡亲的大巴终于到达。在一楼楼梯和三楼的会所门口,志工们整齐站立,唱着欢迎歌带着亲切的笑容迎接。会所中的小圆桌上铺着深蓝色桌布,精心地插上了鲜花,温馨又亲切的氛围,让到来的乡亲们如同回家。

图说:热腾腾的火锅,吃出欢喜过年的气氛!摄影/周李艳


十岁的杨春旭小朋友,听到五毛钱也可以救人的故事后,主动请了竹筒回家。并坚持每天投下自己的零用钱来助人。春旭一天的零用钱也只有一块钱,志工问他不想买零食吃吗?春旭坚定的摇摇头,说:“不想,因为想帮助人。”

图说:杨春旭小朋友,坚持每天都投下自己的一块零用钱来助人。摄影/周李艳


志工乡亲深受慈济志工的感动,在十月发放助学金时,彭塘的乡亲们主动捐出爱心款,为行善尽一份心力,志工将发票上的静思语念给大家听:“心开运就通,运通福就来”。乡亲们听了纷纷点头赞同。

图说:乡亲代表杨文保接受功德款的发票。摄影/周李艳


冬令围炉爱呈现  福慧红包迎新年


图说:乡亲们欢喜围炉。摄影/方金梅

 

热腾腾的火锅,吃出欢喜过年的气氛。孩子们胃口打开,尽管素食,孩子们都连连点头直说好吃。用餐后的孩子们在偌大的会场里,高兴地哼唱着“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的环保口诀,看得出环保理念,正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慢慢生根发芽。

 

“物资是会用完的,但是慈济的爱会一直都在。”用餐后,冬令发放仪式正式启动,活动组志工带动演示了物资发放的内容和流程。

图说:领取冬令物质的乡亲们,也收到志工们满满的祝福。摄影/胡红兵

 

这次发放除了准备物资之外,还为乡亲们准备了福慧红包,这是上人对大家最殷切的祝福。乡亲马飞说:“志工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要好好教育下一代,向你们学习。”

图说:乡亲马飞说向志工们学习。摄影/周李艳


长者扛米不怕累 共与媳妇做慈济


乡亲们在动线逐一领取物资时,志工正穿梭于楼下楼下帮助搬运物资。扛大米的行列中,有位穿志工背心的年长志工,特别引人注目,志工怕她辛苦,她却满脸笑容的说:“不累,非常开心。”了解后得知,原来她是志丁翠华的婆婆朱春兰。

 

丁翠华老家在温州,来到武汉打拼事业已经十几年,和先生管理着几十家连锁眼镜店。事业成功的同时,翠华也乐于奉献。四年前家里的婆婆看到她不仅捐钱,还老是老外面跑,总认为她是闲着没事干,专门出去乱花钱。孝顺的翠华当时并没有反驳婆婆,只是默默地以婆婆的名字继续捐款,并承担敬老院的关怀活动,时时注意自己的声色。

图说:志工丁翠华(中)帮助搬运大米。摄影/钱惠

 

今年十二月,丁翠华回老家将六十四岁的婆婆接到武汉同住,欣喜的发现婆婆支持她做慈济了,翠华说:“为婆婆捐了四年的功德款,这个月婆婆说功德款要自己捐,还说只要我带她去,慈济的活动她都参加。”丁翠华的大姑也赞叹地说:“翠华非常勇敢,觉得好的事情就去做,也很有感染力,做的非常好。”


小朋友愿助人 惜福散落米粒


会众黄丽芬听说有冬令发放,就带着儿子杨翼豪和杨翼嘉,赶到南湖会所。豪豪来到大米区,主动说要帮忙搬大米。十岁的豪豪其实长得很瘦小,志工感恩豪豪的发心,并请他将大米从地上搬到桌子上摆放,以便乡亲领取。豪豪的帮忙也带动了一旁的杨春旭同学来帮忙,孩子们干的起劲,速度比志工还快。

图说:杨翼豪小朋友也来帮助搬米。摄影者:周李艳

图说:四岁的弟弟嘉嘉看到地上散落了一些碎米,就细心的将其粒粒捡起。摄影/周李艳


关怀启发善念  受助者捐竹筒


韦爱兰一家五年前来到武汉江夏从事养殖业,今年投资四十余万,结果一场大水全冲没了。屋漏偏逢连夜雨,韦爱兰的父亲今年85岁,是抗美援朝的军人,在水灾后摔到腿,导致粉碎性骨折。困难之际,在慈济志工的帮助下,获得慈善急难救助金,现已顺利做完手术。

 

志工来到他们鱼塘边,用石棉瓦搭建的家,七月水灾时,慈济志工送给他的吉祥如意吊饰,是爷爷房间中唯一的装饰品。韦爱兰从家中迎出来:“快进来,喝口热水,真是感恩你们啦!这么大老远的,把我们接过去,又送回来!”

 

儿媳妇许根英说:“墙上这才钉的胶布,怕爷爷冷,又给他床头安了个烤火炉。”志工赞叹根英很孝顺!志工出门时,根英拿出60元捐赠给慈济,也要奉献一点爱心,做好事。

图说:志工关怀因水灾腿摔骨折的85岁乡亲韦爷爷。摄影/方金梅


灾后重建困难多  力行环保结善缘


七月水患时,乡亲杨文保的自家房屋被洪水冲毁,因没钱修缮重建,村里考虑到他家情况困难,腾出一间办公房给他家借住,至今一家仍住在村委会。


走出屋外,看到村委办公小院,每间屋子都被打扫得干净整洁,原来是杨子保的妻子在接受了慈济的理念后,开始每天义务为村里打扫卫生。她说:“也要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空余时间把垃圾都整理分类,送给前来收垃圾的人,卖出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身体力行做环保,救大地,这样心里也能稍感安慰。”

 

志工鼓励二老,坚持做环保,就是在和周围的人结善缘,心开运转福就来,积极面对生活,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文:夏庆、张华芬、周李艳 湖北武汉报导 2016/12/31)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