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济项目 > 国内慈善 > 助学 >

助学生高唱 你打开我的眼睛

2016-03-02 17:15  点击:

由助学生与志工携手演出戏剧,敍述大上海慈济志工透过包爱心粽,资助七万多名学生的学费的过程。(摄影者:苏州人文真善美 地点:苏州开明大戏院 日期:2011/07/24)

来自贵州、江西、浙江等地的慈济助学生,历经两天的慈济人文的洗礼,7月24日来到苏州开明大戏院,演出戏剧来呈现自己的成长故事。学子们不畏困难,透过教育脱贫,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鼓励与支持。 


涓滴爱心 圆满学子诸多心愿


260名学子及慈济志工们,前往此次活动的情景剧演出地点――位于苏州的开明大戏剧,学生们依次有序的进入戏院场内,场内各功能组人员已集合在所属的区域,安排好各个细节,做着充分准备,期望协助这群优秀的学生们,为所有在场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呈现给一个完美的演出。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间最美是温情。”活动在温馨的序曲中展开,舞台上小天使欢快的手语表演将观众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但稍后的“山里娃的心愿”又让大家的心揪了起来,一个个山村孩子表达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我想成为一个设计师”、“我想上大学”、“我想读书 ”、甚至是“我想要一支铅笔”……听到小山娃这样朴素的愿望,让人的心沉重起来。正是由于这样的愿望,开启了慈济助学的因缘。


万梁红同学(左)来自江西白竹希望小学,他感恩静思语开启了人生智慧。(摄影者:苏州人文真善美 地点:苏州开明大戏院 日期:2011/07/24)

助学之初,志工们克服各种困难,无比的诚意与耐心,获得当地学校与领导的信任;志工以端午素粽募爱,筹措到第一笔助学建校资金——江西宜春白竹小学的建成,开始了慈济助学的新阶段。自此,经过14载的助学经历,共有七万多学生得以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慈济人不但捐赠资金解决经济困境,更是通过静思语教学塑造心灵。志工通过六幕舞台剧再现静思语教学情景,通过善念启发与道德教育,让学生们懂得感恩,种下爱的种子,传递爱的理念。


助学学子今长成 讴歌大爱道感恩


由助学生表演的手语《你打开我的眼睛》,舞台上满满的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了对捐资者的感恩回馈。已完成学业的受助学生代表上台,以自身受助经历,表达对慈济大爱的深深感恩。


卢晓辉同学目前已研究生毕业,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那时最喜欢的就是画画,但是一支完整的铅笔、一个书包都是小小的心灵最期盼的梦。后来透过慈济助学,他得以完成学业、取得优异成绩、得到诸多奖项。毕业后,先后有多个单位争取卢晓辉,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来苏州就业,立志要做设计师,回馈慈济这分无私的爱。


万梁红同学来自江西白竹小学,小时候只感觉到慈济助学金很有帮助;但长大后,进一步认为是静思语教学,开启了自己的智慧大门。


黄根同学的哥哥、妹妹相继辍学,只是为了让自己完成学业。现在学习有成,除了感恩慈济的助学,也很感恩家人的付出。他带哥哥带到活动现场,表达了对哥哥的深情厚意。


受捐赠的学生表演手语《你打开我的眼睛》感恩资助及帮助过他们的人。(摄影者:苏州人文真善美 地点:苏州开明大戏院 日期:2011/07/24)

助学推手 回首前尘心圆满


慈济助学活动除了得到诸位大德的扶持,也得到许多助学推手才得以圆满推进。在现场,各位助学推手分享了参与助学的感人经历。


慈济志工邱玉芬自幼家里姊妹多,家中无力供她完成学业。因为自己曲折的求学经历,让邱玉芬发愿,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助想求学却没有条件的孩子。因缘际会下,促成了江西宜春白竹小学的援建,从而开启大上海慈济人在各地的助学工作。


捐助过江西、贵州等地学子们的善心民众们上台,亲手递上助学金,并且跟学生们拥抱祝福。(摄影者:苏州人文真善美 地点:苏州开明大戏院 日期:2011/07/24)

白竹小学万包生校长,二十多年前为小学的建造多处奔走,他感恩慈济及时伸手来援建;到目前为止,这所山区小学的毕业生,已有18人考取大学。


江西省宜春市张砚华副书记,慈济援建学校当时任宜春市副市长,因为他的协助与促成,慈济才得以和当地助学结缘。张砚华到过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接触过许多宗教团体与慈善团体,他表示,慈济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爱,更是和平世界的希望。


真实历程 真挚情感


最后,慈济人有请捐助过江西、贵州等地学子们的善心民众们走上台,亲手递上这份沉甸甸的助学金,并且跟学生们拥抱祝福。


慈济基金会的副执行长林碧玉勉励大家:“这出戏剧之所以让人感动,只因为它们都是真实的故事,都是慈济人走过的路。这不是一个专业的演绎,而是一个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在志工们十几年来的用心耕耘下,莘莘学子得以继续学业,也期望将这大爱永远延续下去,以圆更多贫困山区学子的梦想。


(文:蔡岚岚、叶静、吴胜江 江苏苏州报导 2011/07/24)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