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9 08:35 点击:次

学生为老师奉茶。照相者:黄威然
教之以礼 育之以德
慈济教育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所以在学校里,不只教授学业,还要五育并进,更要强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静思语教学的推广下,让孩子学习付出、学会感恩。例如在慈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优秀的学生才能打扫厕所,以相对于将劳动服务视为处罚的想法,坚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并培养学生待人热情与礼貌的态度。
而慈济大学为了培育优秀的医护人才,更在证严上人的推动下,开启了“无语良师”遗体捐赠的先河,让医学院学生藉由大体捐赠者的大舍情怀,让自己的专业训练更加扎实,期许未来能回馈到每一位病人身上。这项创举也带动了台湾医学教育在解剖学上,及医疗人文精神上的提升。

地震带来巨大灾难,全球慈济人汇集无限爱心,投入百亿的经费,动员志工十万余人次投入校园的重建工作。照相者:徐明江
教育常随着慈善救助工作为受灾或缺乏资源的贫苦民众建构希望。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发生强烈地震,瞬间的天摇地动,建筑崩坏倾颓,慈济志工摸黑前往灾区救灾,并提供灾民各种援助;然而学校已成为危楼,孩子的教育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希望工程 延续学子教育
证严上人鉴于教育是百年大计、希望工程,不能中断,决定认养灾区五十一所学校的重建工作。从硬件援建到人文带动,志工一路陪伴孩子走出地震阴影。这五十一所希望工程以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SRC)为主,重视绿化、水资源回收、环保及采光和通风,并融合学校发展需求、地区人文特色,同时呈现爱与关怀的风貌,也让这些曾在世纪末倒下的学校,在新世纪初成为千年不坏的教育堡垒。

在四川大震中学校倒塌严重,慈济在什邡市援建五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供三千余位学生重返课堂。图为八一小学简易教室启用典礼。照相者:黄朝南
自1991年华东水灾起,慈济在大陆帮助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所援建的各级学校已达五十三所,并以助学金方式补助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福建、广东、上海市等地贫困学生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