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1 16:29 点击:次

志工为学生们送去助学金。
竹筒岁月五十载 爱心汇聚不分大小
“五十年前,上人看到了很多穷苦的人,很想去帮助他们,可是,没有人、也没有钱,有没有谁知道,上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志工缪冰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回想竹筒岁月的起缘。“我们有爱心竹筒,爱心竹筒里投了钱,就可以帮助他们。”就读前进慈济小学幼儿园学前班的农灏小朋友大声回答道。

志工缪冰为大家带来课程“竹筒之爱”,见证小钱也能行大善。
“上人希望的是汇聚大家的爱心,而不是金钱,期待人人每天都能坚持发一念善心去帮助别人,这才是最重要的。”志工缪冰透过一则“人间菩提”,将课堂带到非洲,将孩子们的视野延伸到津巴布韦,那里好不容易有了简易教室,却被罕见强风吹毁,可那里的人们仍愿意将身上仅有的铜板掏出来,帮助菲律宾海燕风灾的灾民,上人告诉我们滴水入海:“那一念心,是同样的平等。”
降低欲望存小钱 滴水成河汇聚爱
慈济志工每两个月到学校发放一次助学金,让父母可以不再为孩子的生活费发愁,懂事的孩子们,也透过慈济志工的介绍,看到世界上还有更多苦难的人需要帮助,开始省下买零食的钱,并存到竹筒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
五年级的邓丽同学,在慈济人的帮助下,生活慢慢有了改善,她每次也都有响应“竹筒的爱”,邓丽的妈妈还主动找到志工,提出可以停止补助,她说:“我打算每天都节约五毛钱,可以帮助更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因为我们家现在比较好过了,就要把这份爱心捐给更需要的人。”
小小年纪的梁梦啊小朋友,也觉得存竹筒是一件能让人非常快乐的事情,她说:“我有十块钱,就会省下两块来投竹筒,也会把采茶的钱拿来投竹筒,想到可以帮助到很多很多的人,我觉得很开心,以后我还要继续帮助人。”
切身感受人间情 竹筒岁月植善因

排着长长的队伍,同学们都将手中的竹筒汇聚到扑满里,让爱心凝聚。
慈济志工和助学生每次的互动时间只有五十分钟,单趟车程却超过两个小时,但慈济人依然坚持每两个月来一次,这一份真情关怀,虽不能让孩子们立刻摆脱贫困,但透过时间的积累,一定能在这群大孩子的行动中,找到爱的答案。
爱,一直都在。有的孩子离开前,依依不舍,拥抱住志工。有的学生仔细把钞票折叠成三角形的纸船,将爱心填满竹筒内每一个缝隙,静静期待下一次的相见。每一张有价纸钞,装载着无量善念,从孩子的心坎出发,以志工的手为桨,顺着大爱清流航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