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厦门日报: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琴岛环境焕然一新

2017-03-06 09:03  点击:

图说:2016年6月5日,鼓浪屿环保驿站正式启用。摄影/龚宝英


“鼓浪屿真是太干净了,岛上居民的环保意识都很高!”近日,位于龙头路106号的鼓浪屿环保驿站,来自江苏扬州的游客陈先生一家三口正在参观站内的环保展品,他对鼓浪屿的环境卫生品质连连点赞。

 

思明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2014年开始在鼓浪屿推进“垃圾不落地”,2015年又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各方的努力,鼓浪屿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持续改善,赢得了居民和游客的广泛认同。

图说:2016年7月22日,环保驿站首次迎接来夏令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环保知识,落实生活中,这个暑假不空过。摄影/范盛花


旺铺不搞经营 变成环保宣导站


鼓浪屿环保驿站以店面的形式坐落于鼓浪屿最繁华的龙头路商业街,面积约50平方米,但这里却不经营任何商品,而是一个集环保知识教育、环保体验学习、环保展示宣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益环保空间,是全岛“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沿站和宣导站。

 

如今,环保驿站已进入运行后的第9个月,据统计,环保驿站共接待了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16639名游客,有5647人参访后,积极响应,表示也要将环保理念落实到生活中。

图说:除了台风天,春节假期短暂休息,慈济志工每日上岛值班,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分享环保,倡导环保生活。摄影/张玲玲


记者在鼓浪屿环保驿站内看到,站内处处都有环保元素。供客人休息的长条椅,是由许多个塞满塑料袋的塑料瓶做成的;一条手感柔和舒适的毛毯,是由塑料瓶经过工业流程回收利用而来的。

 

环保驿站志工耐心地为游客讲解这些环保产品,让人们学会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变废为宝。而在驿站门口,志工们举着各种宣讲牌,不断向过往游客宣传环保意识。

图说:“垃圾不落地,琴岛更美丽!”志工们穿上各式各样用回收物资做成的环保道具服,欢喜走入街头巷尾,提醒商户、居民、游客少用一次性物品,学做资源分类。摄影/范盛花


鼓浪屿环保驿站是思明区大力推广“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环保理念已逐步深入鼓浪屿居民心中,垃圾分类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习惯,加上环卫、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努力,鼓浪屿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图说:慈济环保行动感染了岛上一间食杂店的老板娘黄碧英,她不仅在家里做资源分类,制作环保酵素,还到环保驿站与志工一起做环保。她说:“环保驿站是令我最快乐的地方,我就是岛上居民,现身说法最有力!” 摄影/范盛花


实行积分制度 可兑换成物质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在鼓浪屿,居民、商家也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工作。

 

在鼓浪屿漳州路17号,居民翟先生把家里的厨余垃圾打包装在一个可降解的垃圾袋内,随后,把这袋垃圾放入专用的厨余垃圾桶内。翟先生说,他在鼓浪屿上生活了将近20年,对环境的变化有切身的体会。以前,大家都把垃圾混在一起乱扔,汤汤水水到处横流,久而久之,老鼠、流浪猫狗、苍蝇蚊子等泛滥成群,垃圾分类后,乱扔乱放的垃圾少了,地面干净多了,居住的品质也大大提高了。

 

思明区环卫处鼓浪屿环卫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以后,鼓浪屿上产生的垃圾量大大减少,环卫车“跑冒滴漏”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路面变得更加整洁。

图说:在鼓浪屿街心公园,志工与居民、游客一起体验环保资源分类。摄影/柯清香


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鼓浪屿垃圾分类工作勇于探索创新。

 

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思明区环卫部门、鼓浪屿街道办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居民只要在指定投放时间到指定厨余垃圾投放点进行投放,凡达到要求即可获得积分,每户每天最高记2分,积分可以兑换成相应的物质奖励。同时,每月、每季度积分排名前列者,还有额外奖励。

图说:一片菩提叶,响应一周一天素,做不塑之客,妈妈和孩子在心中种下善的种子。


来自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综治办的统计数据,鼓浪屿街道于2015年10月8日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鼓浪屿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发放率已达95.21%,垃圾分类参与率为86.55%,垃圾分类合格率高达99.57%。


(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照片及图说:厦门慈济志工提供 厦门报导 2017/2/23)

关键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