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南京志工温馨家聚 人医队伍愈接愈长

2017-02-09 08:45  点击:

慈济是用团队之力,在发挥大爱精神,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


成立于1998年的国际慈济人医会,由一群愿为社会付出爱心的医护人员组成,“以人为本,肤慰病苦,以病为师,满怀感恩”是人医会的情怀。南京慈济人医会的志工们,经过一年多的辛苦付出,于年底举办家聚活动,让大家彼此拉近距离,凝聚身心。 


大厨显身手 欢喜大团圆


1月20日,南京慈济会所里如同过年一般热闹,志工们都在为晚上举办的人医会家聚,欢喜做准备。忙碌的香积志工们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中医师李遇霞是北方人,包了一手好饺子,她说:“很喜欢慈济的气氛,跟回家一样。”

图说:中医师李遇霞说:“很喜欢慈济的气氛,跟回家一样。"摄影/林萱


为了让家人们尝到过年的味道,香积志工们煮了两种馅的饺子,还用心烹饪了八道美味素食供大家品尝。志工们吃饺子,品菜肴,欢欢喜喜大团圆。


医疗有人文 用行动体现


人医会志工陆燕,于2016年中秋节,前往台湾花莲参加全球慈济人医会年会。此次南京人医会志工家聚的活动中,她欢喜地把台湾之行,收获到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图说:二0一六年参加了全球慈济人医年会的陆燕,为大家分享台湾之行的感悟。摄影/林萱


“台湾慈济的医疗人文,特别是义诊,做得比我们更落到实处。通过学习,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可以从那些医疗资源欠缺的地方,入手服务。”陆燕期待2017年,南京人医会的志工可以结合大家的力量开展义诊,也把在慈济医疗人文中学到的精神,带到生活与工作中。


卞卡是人医会志工陆燕的丈夫,他不但支持陆燕做慈济,还主动当香积志工,这晚他早早就来到会所帮忙,穿上围裙、戴上手套,自告奋勇承担“大厨”一显身手。

图说:卞卡是人医会志工陆燕的先生,不但支持太太做慈济,还自告奋勇承担“大厨”。摄影/陆燕

 

志工甘宁也是人医会志工中的烹饪高手,包饺子、炒素菜、摆盘样样拿手……去年8月同样参加了全球慈济人医年会的她,说起半年前的台湾之行,至今仍然感动不已。甘宁说:“到达的那天下大雨,台湾慈济人统一的伞、统一的服装,搭起挡雨通道,从下车一直把我们护到室内……慈济的人文大爱精神,让我特别感动。”

图说:第一次参加全球人医年会的志工甘宁,说起台湾之行,至今感动不已。摄影/林萱


第三次参加人医年会的志工王亮,比起之前的参与,少了几分激动,多了几分内心的沉静和思考。王亮从内心敬佩慈济的大爱人医精神,平日的工作中,她以切身行动去肤慰病苦。同时把鲁格医师的名言“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认为这也正是慈济人医精神的体现。

图说:志工王亮分享特鲁格医生的名言。摄影/林萱


人医手牵手 健康久久久


温馨的家聚时刻,人医会的志工们共同聆听证严上人开示,了解慈济的医疗志业及特有的人文情怀,让同来参与的医疗工作者们受益匪浅。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图说: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摄影/林萱

 

陈琦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于2015年年底认识慈济,之后一年,他作为交流学者去美国访学,并参加慈济在芝加哥的各种活动。此次来参加人医会志工家聚活动的他,向大家分享自己在慈济的学习和感悟。


陈琦说:“慈济人医会精神不但是医病,它更是从精神方面提升了我的修养,好的医生是去帮助病人的心,现在学医是我内心的动力。”

图说:南医大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琦。摄影/林萱


医生张立平曾在汶川地震时,独自前往灾区参与救助伤员,他在工作中也会给因病致穷的病患免费看病。但并不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张立平参加慈济人医会志工后说:“慈济是用团队之力,在发挥大爱精神,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

图说:医生张立平说:“慈济是用团队之力,在发挥大爱精神,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摄影/林萱


相聚时间总是显得特别短暂,家聚活动圆满结束,志工为来宾致赠结缘品。虽然室外严寒依旧,人医会志工的家聚活动,却让每位参与者心里都充满了温暖。现场的医务工作者,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2017年的国际人医年会。相信爱的力量凝聚,南京的人医会志工队伍亦将渐渐浩荡长。

图说:家聚活动结束,致赠结缘品。摄影/林萱


(文:朱梅 江苏南京报导2017/01/20)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