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13:27 点击:次
为庆祝慈济成立50周年、纪念两岸于1991年搭建爱的桥梁,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文化促进会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禅画院、中国亚州经济发展协会名人文化研究会、北京坦博艺苑、中国书画协会、月照上人禅画艺术馆等单位协办,“庆祝慈济五十周年暨‘月朗风平’书画联展”,于2016年10月15日上午,在苏州慈济志业园区盛大开幕。为期三周的人文心灵飨宴,将诚邀更多热爱美学、关怀社会的会众走进静思堂,共行好事接引善!
50年来,慈济人不但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留下深深的足迹,志工身影还出现在全球94个国家,本次书画联展除了走进慈济世界在全球推动的人道关怀,也将见证到佛教与艺术结合的最佳典范。“月朗风平”是本次书画联展的主题,象征着慈悲之心如明月,郎朗映照众生心田,而智慧之爱如和风,能够平抚无明纷扰的世间。
月照法师(中)携挚友王立平先生发起 庆祝慈济五十周年暨月朗风平书画联展 (摄影:倪春芳)
禅画大师月照法师携手挚友——音乐大师、著名书法家王立平先生发起筹备“庆祝慈济五十周年暨‘月朗风平’书画联展”的倡议,倡议得到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文化促进会及台湾慈济等有关各方的积极支援与回应,展览经半年的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展开。
展览自开幕至三十日闭幕,为期十五天。展览期间逢双休日,还将举办慈善与宗教、艺术与慈善、医疗与人文、音乐与人生、禅画、茶道、茶器、香道、花道、琴道等若干场论坛或专题讲座以及古琴、国乐演奏会。敬邀月照禅师、王立平先生、王志远先生、崔自默先生、王鹏先生、智藏法师等相关学术、艺术领域的大师,届时光临论坛、讲座或音乐会,分别就相关主题进行精彩的讲演和演奏,诚邀更多热爱美学、关怀社会的会众走进静思堂,分享法味,同沾法喜。
鼓声喜迎四方善 一人一悟悲心涌
鼓声阵阵,喜迎“菩萨云来集”
阵阵鼓声,如同慈济50周年、慈济与大陆结缘25周年、苏州13年的脚步,志工们行愿在人间菩提道上,今日终于喜迎“菩萨云来集”的见证时刻。月照法师、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立平、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文、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文学博士王志远教授、苏州政协副主席张昕、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主席刘振夏等贵宾在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慈济基金会副主任王运敬等的陪同下莅临静思堂。
开幕式于苏州慈济志业园区盛大举行。(摄影者:朱莲影)
志工们以图腾方式拼出中英文“TZUCHI50” 。(摄影:俞隽)
慈济基金会副主任王运敬代表致辞 。(摄影者:顾寅春)
慈济基金会副主任王运敬代表致辞:“今天非常感恩,诸位嘉宾莅临慈济五十周年暨“月朗风平”书画联展,今天的因缘非常的殊胜,因为今年是慈济基金会创办50周年。特别感恩月照法师,还有我们的王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立平),以及我们所有的艺术大师们,透过书画联展的方式,同表庆贺。”
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开幕致辞。(摄影者:朱莲影)
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女士回首当年,上人自己尚不得温饱,但是看到贫苦的众生,与六位同修弟子每天多做一双婴儿鞋,以及呼吁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节省五毛买菜钱,作为济助贫弱的基金。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致辞:“月朗慈悲,悲心涌现,月慈悲朗照大地万物,立智慧平抚社会灾难,前天是一人一善,今天是一人一悟,这就是月朗风平美善书画展。”
参与本次开幕式的还有著名影视剧导演王扶林,以及李昌鸿、宋水官、许忠英、黄美金、范伟群、周伯娟、胡庆松、李晓青、范泽锋、黄文勇、杨锐辉等多位特邀参展艺术名家,应邀出席了开幕仪式。
嘉宾们在致辞中,对于慈济基金会在公益慈善事业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慈济为推动两岸民间往来和文化艺术交流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称赞慈济代表了海峡两岸最大共识的道德良知。嘉宾们也就月照法师、王立平先生和其他参展名家们的艺术造诣、艺术成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导师勉励感恩情 佛教重回到人间
中华禅画院院长月照法师分享与慈济的因缘。 (摄影:蔡虎根)
中华禅画院院长月照法师通过与师公印顺导师的因缘,而与慈济结下深深的缘。一九九四年,24岁的月照禅师时任奉化雪窦寺住持,他曾写信给台湾佛学泰斗上印下顺导师,向导师报告雪窦寺的重建情况并诚邀他回大陆参加雪窦寺佛像开光法会。导师欣然应允,其后不久就在弟子的陪同下,回大陆省亲访友,并特别参访雪窦寺。
见证慈济一路走来的不易,月照法师在开幕式上感动的说:“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证严上人),发这么大的心,成就了这么大的一个慈济世界。慈济世界怎么来的?是证严上人的念愿心,愿力成就。证严上人的一念大悲之心,50年了,全世界最大的慈善组织,非常伟大!”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立平 (摄影:蔡虎根)
曾经投入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全剧音乐及《聊斋》、《徐悲鸿》等剧音乐创作,于音乐专业外,数十年间临池不辍,精研碑帖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立平,他更是慈济歌曲的音乐人。
2015年底在高雄第一次拜会证严上人之后,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立平立愿“在慈济把心中的缘再度续上”并说:“如果这个书画展,对于推广慈济的善事行为有利的话,我将非常高兴!我在展出中有一幅字叫“仁爱善行”,我想这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这次书画展的主题。”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教授 (摄影:顾寅春)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文学博士王志远教授,当场献诗一首:“月照人间朗,风清世道平”。诗作诠释人间菩萨精神,赞叹证严上人。王志远教授说:“慈济是人间佛教的一个典范。证严上人她所做的,正是遵循了印顺法师提出的人间佛教,让佛教重新回到人间,和每一个人在一起。”
王教授五六年前去了台湾,来到花莲,亲历见证这样的典范。王志远教授说:“我在慈济看到的,正是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样,慈济以一个完全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仅是晨钟暮鼓,它更多的是向世人奉献着爱心。”
书画联展点墨香 共行好事接引善
开幕式后,各级领导和各界嘉宾,在参展作者、名家的陪同下,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展览。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文也分享道:“月朗风平书画展不但是形式的契合也是精神的契合”。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玉文 (摄影:倪春芳)
本次大展展品,囊括了月照法师的禅画和王立平主席的书法精品,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著名工艺美术师的紫砂、核雕、建盏、香炉、玉器、古琴等大匠佳作,共计近500件。是两岸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件盛事,慈济五十年的行愿足迹,大展蕴结的善根福果,都在展区和人文讲座中蕴藏。
王志远教授赞叹证严上人是佛教的典范。 (摄影:朱莲影)
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分享“六度万行",通过慈善与宗教,讲述慈济行愿50年的历程。 (摄影:朱莲影)
下午举办的两场“慈善&宗教”讲座,由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文学博士王志远教授和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主讲,通过慈善与宗教,分享证严上人的开示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济所倡导的不仅仅是爱,而是更高一层境界:慈悲。
喝心茶,传心法,菩萨大招生,现场志工们温馨的场布和精美的茶点,加上静思茶人一杯暖暖的静思茶,都一点一滴的贴近了会众的心。(摄影:俞隽)
为了完整向大众展示慈济五十周年的足迹历程,导览馆特意开设了 环形剧场,在120度十六米宽的大型屏幕前,参观者近距离了解历史及人类的起源,从佛的诞生及证严上人的出家,以及慈济五十周年的行愿历程。(摄影:顾寅春)
通过宽幕影片和大众分享证严上人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人也积极加入日行一善的行列中,每人每天一元钱,投入竹筒岁月,原来每日一善就可以救更多的人。“一生无量”也愿人人都能播下一颗小小的善种,在时间的累积中成长为智慧无量的菩提树。(摄影:俞隽)
来自马来西亚的柯挽益,从异国他乡来到中国,认识了解慈济后,现在当地参与环保等公益活动。他说:“我来到慈济的时候,我太太在马来西亚,也在做慈济,现在做“大爱妈妈”,去关怀孩子们,也会去做家访。” (摄影:俞隽)
来自盐城阜宁风灾区的黄明超,在灾区看到慈济人的大爱后,也投入到灾区的关怀和秋季发放 (摄影:俞隽)
来自风灾盐城阜寜黄明超和戴玉梅,他们对这次书画展充满欢喜,对慈济的救灾表示深深的感恩。在灾区看到慈济人的大爱,并也投入到灾区的关怀和秋季访视发放。又一棵善良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阜宁的黄明超分享说:“以前我只是听说,不了解慈济会这么迅速、这么快,所以我到了那里以后看到灾情、看到慈济师兄师姊那么的尽心尽力,我很感动。... 我一直跟着慈济(在阜宁),一直到后期,每星期我一直在跟着。”
来自盐城阜宁的戴玉梅,6月25日她接触慈济,由于风灾慈济人去阜宁赈灾,她就一直跟着慈济走,从25日一直到现在,共13梯次基本上都参加。 (摄影:俞隽)
“我感觉到慈济人,确实是不一样,而且她的精神不像一般的人:做好事,给你钱,就走了。”来自阜宁的戴玉梅分享道,“她们做的事情非常细致,从一开始勘灾,到医院去看望伤员,不光是在我们阜宁县尽力,还到盐城,这个使我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