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济项目 > 海外慈善 > 缅甸 >

【关怀纳吉斯风灾】在世界米仓,播种希望

2016-02-22 16:24  点击:

照相者:萧耀华

驱车行驶在仰光到坤仰公(Kungyagon)的路上,放眼望去尽是一片无际的水田,有的已经插了秧,织就一张绿毯,有的还是黄水一片,等待着稻种的到来。


2008年7月上旬,佛教慈济基金会在重灾区坤仰公与仰光东南方的礁旦(Kyauktan)地区,致赠一万六千多包稻种,估计可让一万一千多英亩土地恢复生产。 


“全球粮食减产,国际米价在2008年四月涨到每公吨一千美元。缅甸是稻米出口大国,如果农民无法马上复耕,不只灾后生活更加困难,也将使全球粮食危机更严重。”慈济宗教处主任谢景贵说明致赠稻种的意义。


缅甸能源部长伦迪(Luin Thi)出席了七月六日的致赠典礼,他手捧一粒粒金黄色稻谷,信心满怀地说:“虽然我们遭遇风灾,但缅甸今年稻米不会减产!”


一万六千多包稻种,复耕粮食命脉


艳阳下,各式车辆引擎声此起彼落。顾不得烈日炎炎、谷包沉重,农民们将一袋袋稻种堆上拖拉机;一包包重达三十公斤的稻种,搬运时不时发出沙沙声。


慈济稻种捐赠会场设在一个体育场的临时活动中心。和坤仰公大部分建筑一样,体育场的屋顶被强风吹垮了,支撑的铁柱则被风力转了九十度大弯,纳吉斯的威力可见一般。新盖的临时活动中心及一旁的“示范屋”,则标示着重建的开始。


当地台商提供货车,协助没有交通工具的村落运送稻种。有些稻种则送到河边码头,经由水路运送到更远的村庄。


缅甸超过六成人口务农,力求不减产、保住米粮命脉,不仅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灾区民众能否复建家园的关键。等待着领取新种子的温温玛(Win Win Mar)女士惋惜道:“我们家本来有十五英亩田,全被冲走了……”


拥有十八英亩地的宜洽(Echa)老太太,灾后向仰光一家公司贷款买了新的耕耘机,但因稻种不足,只有一半田地播种。她领了慈济稻种庆幸地说:“另一半田也能播种了!”


所幸经过雨季频繁的大雨冲刷,土地上的盐分慢慢冲淡,这及时获得的稻种,将使盛产机率大大增加。不过依照以往的耕作经验,到七月才下种,时间已经相当急迫,必须和老天爷抢时间,方能保住这一季的收成。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海岸地带,一年通常只有一获,可说成败在此一举!


“对受灾民众来说,尽速复耕不仅关乎家庭生计,也是他们重拾信心、走出伤痛的重要凭借。”谢景贵说:“慈济不只是发放稻种,也把爱放进种子里。”

他安慰农民,受灾是暂时的,“几个月以后你们有了收成,就可以帮助更需要的同胞。稻种里的爱,就会种了又长,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


临时小屋度过雨季,建材取之自然


“我们村庄有个高地,大部分村民住在上面,少部分散居在两边的田地间;大水来时,田地里有五十多人丧生……”慈济志工陪伴弥尼宫(Myae Ni Gone)村民将稻种运回村落,村长耶代(Aye Theike)庆幸地说,这块高地让大部分村民幸免于难;不过,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灾后无助感,至今依旧囓咬着幸存者的心灵。


“我们一家十二口死了九个人,现在只剩下我和两个儿子……”六十岁的艾济(Aye Kye)老太太语气平和地道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六十岁出头的她,看起来分外瘦弱苍老。



老太太家里饲养六头牛,其中两头公牛用来耕田,风灾淹死一头公牛,另一头也病恹恹无法下田;如今她只能和邻人合租机器来复耕仅有的三亩田。


据缅甸官方统计,风灾造成缅甸超过十三万头水牛丧生。以弥尼宫、班贝母(Ban Pay Ngu)两村来说,就有超过一半的牛只灭顶;幸存的不是染病,就是受惊吓而恍神;勉强下田的,也有不少因为过度虚弱而暴毙在田里……有关当局不得不紧急调度外地黄牛来应急。

绕行在弥尼宫的小路上,见一块空地有九个灰色水泥桩排成的数组;当地人表示,那是被狂风巨浪摧毁的高脚屋仅存的地基。


缅甸乡村多以竹子、树叶及茅草等物搭建房屋,这种简易竹片屋不堪一击;但也因材料取之自然,要重建一间勉强安身不算太难,只不过多少还是需要钱。“如果钱和材料都准备好的话,一星期就可以盖起来了。”村民貌翁(Maung Own)说。


村民阿杜(Ar Du)则指着几栋刚盖好的小茅屋说:“村民先盖临时的小屋避过雨季,等雨季过后,还会有一波重建。”


在此克难时期,村民也发挥互助精神:有人盖房子时缺少竹材,到邻居的竹林砍一两根不会有人计较;农耕必用的拖拉机,也是大家相互借用,发挥最大效能。


一百一十天生长期,一箩稻种收成百箩稻米


“哒、哒、哒……”拖拉机载着慈济的稻种进村了,村民们把各自分配到的稻种带回家。


慈济赠予的稻种,是菲律宾水稻研究所开发的快熟种IR50。


据一位有三十五年务农经验的缅甸农夫表示,此稻种壳薄,只要泡一天水、再盖两天稻草催芽,就能播种,足足省下一倍时间。而且,以往的稻种要四个半月才能收成,IR50的生长期仅需一百一十天,只要在八月以前下种,十一月就能收割;产量也增加一倍。

照相者:萧耀华


一对农民兄弟的稻种在这次风灾中全部泡水,他们领回慈济稻种后,立即泡水催芽。


翻开一层层塑料布,金黄色的稻种已经长出新芽。志工与他们相约三个月后再见。“没问题,我们会煮香喷喷的白米饭招待你们!”兄弟俩信心满满回答。


村民貌翁说:“我们不担心土地盐化,因为海水没有停留太久,刚好现在又是雨季,可以把盐分冲走。”


望着陆续复耕的稻田,貌翁表示他们灾后一无所有,需要仰赖外界资助;不过从田里蓄水待“种”的景象看来,待稻田变成金黄色、结穗低垂的时候,许多受帮助的灾民,可望成为手心向下的人——以亲手耕种的米粮,帮助比自己更穷的人。


慈济在7月26日到8月2日进一步提供肥料。期待丰收后的稻米,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生活压力,且能纾解灾后粮食短缺问题。


离开重灾区返回仰光的路上,任职马来西亚农产企业种子部门的慈济志工林济迅,赞叹缅甸田地面积大、水源丰、泥土松软,比马来西亚丰美得多。“这片土地,任何从事农业的人看了,都会流口水!”


有了先天的优势,加上慈济稻种、肥料的助力,以及缅甸农民自身的努力,相信几个月后的坤仰公,将会迎来风灾后第一次大丰收。


(数据提供/王俊富、林佩霖)

撰文/叶子豪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