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济门诊部.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生活若简朴,人生就幸福。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

——恭录证严法师静思语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济项目 > 国内慈善 > 助学 >

再苦 也要笑给爱我的人看

2016-03-02 16:10  点击:

张晓文〈左二〉11岁领者妹妹领取一家五口衣粮。徐芬芬师姊殷殷叮咛解说。(摄影者:简宏正,地点:广东信宜平塘镇,日期:2011/01/16)

孩子们出生在偏远山村农家,

父母或外出打工,或守着薄田循环无尽的贫困。

知识带来脱贫希望,广东慈济志工多年来扮演推手,

助学济贫,更鼓励孩子们——

再苦也要笑给老天爷看,笑给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广州,中国大陆南方经济与金融重镇,也是沿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成了几百万内地农民工淘金之地,也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企业,包括为数众多的台商。


机场外,广州台商陈亮名一脸笑容、一身蓝衣白裤,偕同数十名广州志工,等候来自台湾的慈济志工出关,准备展开过年前的冬令发放。


今年发放路线地跨粤东、粤西,相距六、七百公里;发放物资已在连平、和平、信宜三地就定位,待志工集合完毕,陈亮名立刻将人力分组,朝三条路线同步出发。


慈济志工在广东,身兼志业、家业和事业,经常奔波两岸;从早年的人力单薄到如今团队整齐,过程虽然辛苦,但已稳稳走出一条济贫扶困、心境风光无限的大道。


东北到西南 助学脱贫


十年前,广东的慈济委员集中于东莞、深圳等地,人数并不多,但二○○二年起,即肩负起东北部河源市和平县助学的重担。


因工作需要,二○○三年定居广州的陈亮名与妻子黄璨如,也参与和平冬令发放及助学活动,感触良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只能靠读书脱贫,几百元就能让他们产生改变,不再复制贫苦人生。”陈亮名说。也因为参与当地慈善活动,让他深觉志工人力不足,所做的事有限;二○○六年底,他发愿在广州带动出一百位志工。


“有一百位志工参与,离五百位就快了,这样广州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就会现前。”陈亮名述说当时简单的心念,这样的愿望如今已达成。


慈济和平县助学,九年来已资助近两千人次学生上高中、读大学。第一批助学生黄龙,毕业后回乡当老师,帮助跟他一样艰苦求学的孩子。今年他志愿参加慈济在和平县的发放:“以前我接受帮助得以完成学业,现在有能力就应回馈。”


除了和平助学,两年前,信宜市领导叶威生受邀参加慈济活动,为济弱扶贫的慈善理念感动,遂邀请慈济也能资助市内贫困学生。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距离广州约四小时车程;境内七成是山地,多数乡镇依山而建,水资源匮乏;先天环境不利农作,百姓们世代辛苦。


信宜中学是当地第一志愿,每年的升学率超过九成。七千五百位学生中,有一成是贫苦生,学校补助伙食,但孩子们正值发育期,缺乏营养补给及生活必需品;志工前去初勘,并到个案家庭了解状况,二○○九年九月至今年元月,已完成九次发放。


发放现场对年迈长者与小孩师兄师姊合和互协亲切服务。(摄影者:简宏正,地点:广东信宜平塘镇,日期:2011/01/16)

走访受助学生家庭,车子驶离市区,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峦——褐色带点红艳的山体上,植被少得可怜,是火耕开垦后的痕迹;路途间不时看到妇女三三两两肩挑扁担,两头竹篓随着快速的脚步摇晃摆动着,沧桑脸庞中有着质朴、坚毅的生命力。


多数家庭皆在山中从事农作,几分薄田勉强养活一家人。“这里的日子苦啊!农民劳苦一生,却难以摆脱宿命般的贫困……”两年来跟着志工走访受助学生家庭,信宜市领导罗天明心有所感地说:“志工助学,还关心孩子们的心理,鼓励他们不轻视、不自卑自己的出身。跟着慈济一起做,我亲身感受助人为乐的欢喜;也跟这些孩子说,哪一天有能力时,一定要懂得感恩回馈。”


在满是砾石的蜿蜒山路上,罗天明的心就如他手中的方向盘,安稳而坚定。


大水毁家当 棉衣暖心


去年九月二十一日,凡那比台风侵袭华南,信宜市约三十五万人口受灾,东部的平塘镇和钱排镇最严重,暴雨引发泥石流及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导致一千多户房屋倒塌,四十人罹难、多人失踪,六千多人一夜之间顿失所有。信宜市政府立刻联系慈济求助。


二十位广州志工紧急赶往灾区勘察,今年元月十六日,致赠平塘镇九百九十六户贫困家庭,包括白米、食用油、棉内衣、棉外套及棉被等过冬物资。


平塘镇地处偏远山区,三万人外出打工,前来领取物资的多为老年人。队伍中,亦常见瘦弱的孩子拿着发放通知单,不安地挤在人群中,两眼紧盯着长桌上的物资。


“来!不要怕,只有你一个人吗?”在志工关怀下,孩子指着不远处走路蹒跚的老人:“还有我爷爷。”


孩子的父亲正在田里工作;爷爷娓娓说起,去年那场豪雨,让他们一年的庄稼绝收,日子更苦了;他举起满是老茧的手抹去即将滑落的泪水,感激说道:“领了这些东西,这个年总算过得去……感谢你们这些好心人啊!”


一个颤抖的身影,在长长人龙中吃力移动着脚步。志工向前搀扶,发现在摄氏五、六度的寒风下,他衣着单薄,抖得像片叶子;急忙递上姜茶,“来!暖暖身!您早上吃了没?”他不好意思地摇着头,志工再将饼干及小蛋糕送上,他一口一口吃着。


他是五十六岁的杨允达,没有妻小,靠着几分薄田过活;去年那场雨冲坏了他的家,衣物也被洪水冲走,身上几件薄衣是灾后人家拿来救济的。


志工赶紧帮他穿上棉外套,问着:“看合不合身?暖不暖和?”他笑咧开嘴,露出满口黑牙说:“暖和、暖和!不冷了。”


广西有心人 效法善行


广东信宜市平塘镇平塘中学冬令发放会场聚集了近千名乡亲整齐列队等候物资发放。(摄影者:余儒昌,地点:广东信宜平塘镇,日期:2011/01/16)

在信宜的冬令发放,平塘镇政府动员近两百名公职人员支持,以平塘中学的老师为多,帮着年老体衰的乡亲扛白米、搬物资,一个上午没有人喊累。


广东各地志工也踊跃参与,最特别的一行人,是来自广西南宁的七位志工。他们穿州越省坐了十二小时的火车,赶抵广州会合,只有一个想法——努力学习,将物资发放及助学经验带回广西。


发放现场总见着娃娃脸、个儿娇小的周柳晋,端着点心盘,来来回回在人群中穿梭着,细声细气询问:“您冷吗?要不要喝个热茶?”“行吗?要不要先歇一会儿?”一整个早上,她发红的脸颊堆满笑容;另一头,先生牟容霆一个劲儿搬着一包包三十公斤的白米送到乡亲手上,不多话的他,认真做着分内事。


牟容霆从广西大学毕业后,从事进出口贸易,长期派驻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九九九年回国后从事会议会展行业。


太太周柳晋生长在广西南宁,前几年开始参加大陆其它助学组织,两年前汶川地震,苦无机会投入灾区救援,所以跟牟容霆向同业募集善款付出。


期间,周柳晋发现很多人在捐钱时有所顾虑,善念未得启发;而助学活动的草率,也让她失望。在困惑时,一个偶然机会来到台湾花莲参访慈济,她非常认同慈济的慈善方式;返回大陆不久,在广州佛事展遇到陈亮名夫妻,在他们热心接引下,参加了慈济慈善活动。


在过往的助学活动中,牟容霆发现个人力量薄弱,且持续力、人文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均不理想;认识慈济后,他感动且认同,于是邀请好朋友们一起投入。


南宁志工千里求法,短短六个月,周柳晋改变了以往观念,“以前总是想做才做,没有想法;经过这几个月,我成长了,做慈善的心更坚定,因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太多了。”


她与先生找到人生目标,也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她开心地说:“现在公司的员工都很认同慈济,朋友不论老的新的,十年、八年没联络的,现在都出来了,带着大家去探望老人、助学,成了我的主要工作。”


(文‧胡青青 广东报导  本文摘自《慈济月刊》2011.02.25)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