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09:36 点击:次
足底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为哪几种呢?
-
长时间站立或身体骨骼不正导致足底承受压力过大,足底筋膜长期受压迫而发炎。
-
与中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肾亏导致身体孱弱,外伤致使气血不通、经络不畅,加之寒湿入侵,因而致痛。
-
足底跟骨长骨刺,使足底筋膜不断受骨刺的刺激摩擦,而引起筋膜炎,从而致痛。
-
鞋子太硬,足底直接接触硬底而形成发炎。
所以足底疼痛常发生于外伤、受寒、肾虚与需要经常长期步行、站立、负重,以及穿不合适鞋子之时。
足底疼痛的症状是怎样的呢?
足跟痛的起病较为缓慢,大多数为单侧疼痛。晨起站立时,多感觉足跟凝重、胀痛,稍做活动之后可缓解疼痛。虽然短暂几分钟的步行,可以减轻痛感,但行走过久后,又将会加剧疼痛。
部分足跟部不红不肿,遇冷则疼痛加剧。随着病情发展,易引发足跟的骨质增生(即骨刺),最后会为了避免行走时足底疼痛,而相应地改变行走步态,从而使足部着地的姿势与力量不当,导致腰、髋、膝、踝、趾等关节也产生问题。下背疼痛、脊骨歪斜,也与长期足底疼痛有关。
在采用穴位疗法治疗足底疼痛时,以固肾培元、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为主,通过针灸、推拿相关穴位和反射区,疏经通络,补益肾气,畅通足部气血,消肿止痛,以达到缓解足跟痛的目的。如因肢体骨骼架构不平衡而导致足部长期受力失衡,还需调整全身筋骨,以达至治本之效。另外,也应适当减重,并穿着宽松平底的鞋子。
以下介绍可自我缓解疼痛的穴位:
穴位按摩

腿部:
承山穴
定 位:
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 效:
振奋膀胱经的阳气,祛除人体湿气。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状。
手 法:
拇指指腹按揉承山穴,以感觉酸胀为宜。
时 间:
按揉1~3分钟。
穴位按摩

足部:
昆仑穴
定 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 效:
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即此穴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
手 法:
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以感觉酸胀为宜。
时 间:
按揉1~3分钟。
穴位按摩

头部:
天柱穴
定 位:
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
功 效:
改善足底承受压力,足底筋膜受压迫而致发炎的现象。
手 法:
用双手拇指轻压,顺时针旋转按摩。
时 间:
按揉2~3分钟。
穴位按摩

头部:
“跟”反射区
定 位:
对耳轮上脚末端内上方。
功 效:
此法有行气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手 法:
用拇指与食指扣住左右搓揉按压。
时 间:
按揉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作者:苏州慈济门诊部中医师刘定峰
门诊时间:每周二、三、四、六、日
绘图:胡玉洁
编辑:芷观
苏州慈济门诊部|tzuchi_com_cn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加关注